麻豆精品导航,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,欧美私人情侣网站,97伦伦午夜电影理伦片

金芒果教育|袁老雖然走了,但那顆星還在……


圖片1.png

01

袁隆平走了  天降了雨

袁老是最令人敬重的老人,也許沒有之一。

他被寫進歷史書的成就是“用全球7%的耕地,養活全世界21%的人口”。

可惜,他走了。

5月22日13時07分

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

還是沒有撐下來,

在湖南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

大雨滂沱,然而長沙市民自發為他送行。

一個人的價值是可以用人民的眼淚稱出來的。

也許還有老天的眼淚。

02

袁老是奇跡,是菩薩
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、應用與推廣,
他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,為我國糧食安全、農業科學發展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。

image.png

1953年,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做老師。

袁隆平最初從事紅薯育種研究教學。

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,

于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 。

image.png

△青年袁隆平

1961年7月的一天,

袁隆平發現一株稻株籽粒多達230粒。

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,

水稻畝產會上千斤,

而當時高產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。

image.png

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認為水稻不具有雜交優勢,

然而袁隆平經過在試驗田不斷選種,

在1964年發現一株“天然雄性不育株”。

此后,他耗時9年,雜交水稻“三系配套法”終于成功

而這比常規稻增產20%左右。

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。

從1976年到1987年,

中國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,

每年增產的稻谷可養活6000多萬人!!

上世紀90年代,

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向世界發出“誰來養活中國” 的疑問。

在這樣的嚴峻的問號之下,

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開始了他們的超級稻育種計劃,

幾經風雨,幾度春秋。

袁老團隊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

超級稻畝產700公斤、800公斤、900公斤、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標相繼完成。

袁隆平團隊一次次刷新世界紀錄。

image.png

2020年,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.76公斤,再次刷新世界紀錄。

這意味著,“全國2億5000萬畝的雜交稻,每畝增產100公斤,可以增產半個湖南省的糧食產量。”

而在今天,很多人又突然想起了央視《面對面》的一段采訪對話。
在聽袁隆平講述年輕時看到的饑餓場面之后,主持人問:“您是不是特別害怕,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?”
老爺子認真地重復了兩遍答案:
“不可能了,不可能了。”
image.png

袁隆平院士將畢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種事業上。

他曾經說過那個不堪的歲月:“大家吃不飽飯,我親眼見過”。
也許恰恰是這樣的樸素的情感,
激勵了他投身于水稻事業之中。
一生只做一件事,
民以食為天,
袁老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,
他就是我們心中的菩薩。

03

袁老是一個懂生活、有情調的老人
在年輕人心中,他不是一個只能遠遠仰望的名人;
種種生活的小細節,共同構成了一個可愛又生動的形象。
而這些側面都是袁隆平。
袁隆平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梗。或者說是一個評價——自由散漫。
這原本是來源于他在年輕時得到的一句老師評語:“特長散漫,愛好自由”。
某次采訪中,央視主持人跟他提起這句評語,袁老笑得連眼睛都快看不見了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但在網友眼中,這明明就是熱愛生活的代名詞。
身為院士的袁老現在都不帶博士生了,因為“辛苦得很,你要指導他搞試驗,要修改他的論文,死腦細胞的”。
看那個撓頭搓臉的樣子,跟不想加班的打工人差不多。
image.png
袁隆平確實是很懂生活的。
《天天向上》有一期去他的試驗田探訪,聊起了平時喜歡吃的菜。
那會袁老已經89歲了,對自己不能吃火鍋這件事還頗感遺憾;
然后話鋒一轉,說自己最愛吃的菜是——麻婆豆腐、魚香肉絲、水煮肉片。

image.png
對零食也是來者不拒,尤其愛吃甜食和各種水果。
“所以他那個牙齒掉的早,就是(因為)吃這個零食。”
image.png
跟很多人想象中那個在稻田里埋頭苦干的形象不一樣;
生活中的袁老不僅活潑,甚至頗有情調。
他是靠研究讓無數人擺脫饑餓的偉大科學家,也是一個懂生活、有情調的老人。
年輕人節日送禮的習慣他也有,每到結婚紀念日,總給妻子買點“blingbling”的首飾;
偶爾還會拿出小提琴演奏一曲,簡直是絕頂浪漫。
image.png
針對生活情趣之類,袁老是這樣說的:
“很多干部退休之后沒事干,不打牌不下棋,不跳舞不唱歌不打球,沒有什么愛好……”
你以為他接下來要說什么深刻的大道理——
“沒有愛好,結果變成老年癡呆癥。”
image.png

04

袁老的功績,我們沒齒難忘

袁老去世的評論區里,

有這樣一則留言,不禁令人淚眼

“我想用我的十年,換袁老多活十年”!

這則留言被置頂。 

這是一個普通百姓的心聲, 

代表著對袁老無限的崇敬和思念。 

我們至今還能夠想起袁老一句經典之語:

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,也能絆倒一個國家。 

袁老是滿懷對這個國家的愛,對人民的愛去做研究的, 

他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及短缺的問題做出了卓絕的貢獻。 

說他是偉人絲毫不為過。 

浩瀚銀河中,被命名為“袁隆平星”的小行星8117,在圍繞太陽公轉。 

袁老走了,那顆星還在。

每當我們相信袁老的時候,

當我們想到那顆星還在,

內心就充滿了滿滿的溫暖。

他曾經深情地說:

“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,長得跟高粱一樣高,穗子像掃把那么長,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,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……”

后來,有人把這段話描繪出的場景繡成了一幅湘繡,如今掛在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。

畫面中的袁老單手拄頭躺在田間,被巨大而茂盛的水稻包圍著。

 

image.png 

 

那是袁老的一個夢,

這個夢寄托著他一生的追求。

他走了,

他的夢想,還在。

如同那顆天空中的“袁隆平星”。

而我們將會在這個世界,

讓他的夢繼續照耀著我們的路。

 

image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