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孩子,你卻輸在了話多
導讀
俗話說:言多必失。
池田(tian)大作(zuo)如是說:沒必要(yao)(yao)(yao)對孩(hai)子(zi)歇斯底里地發(fa)脾氣(qi),也沒有必要(yao)(yao)(yao)嘮(lao)叨個(ge)不(bu)停。早晨起(qi)來要(yao)(yao)(yao)洗臉刷牙(ya),外出(chu)歸來要(yao)(yao)(yao)洗手,弄亂的東西要(yao)(yao)(yao)放回原處等等,只要(yao)(yao)(yao)有機會(hui)就自然地教導孩(hai)子(zi),這樣不(bu)就行了嗎?
本來三秒(miao)鐘可(ke)以講完的(de)話,就不要浪費三分鐘。講太多(duo)反而(er)讓孩子(zi)懵逼了(le),理(li)解能力有限,多(duo)最后抓不住媽媽要講的(de)重(zhong)點,更不知道自己要怎么(me)做,該怎么(me)做。
01
朋(peng)友最近很郁(yu)悶,原(yuan)本活蹦亂跳、快(kuai)言快(kuai)語的(de)孩(hai)(hai)子(zi),一下子(zi)變得沉默了許多。她一邊(bian)反思自己(ji)的(de)教育方式;一邊(bian)急(ji)著提醒孩(hai)(hai)子(zi)要(yao)(yao)吃早餐,要(yao)(yao)自己(ji)刷牙洗臉,要(yao)(yao)早起,要(yao)(yao)做(zuo)好寶寶······
自打有孩子以后(hou),朋友又是買書,又是關注公(gong)眾號(hao)。凡是網上出現過的育兒(er)方(fang)法,育兒(er)理論,都會(hui)抽時間(jian)學習一遍(bian)。然(ran)后(hou)取其精華,逐步(bu)制定出適(shi)合(he)自己孩子的方(fang)法。
寶寶如她所愿的,長到了(le)四歲。
雖在養育途(tu)中吃了(le)不(bu)少苦,遭(zao)了(le)不(bu)少白(bai)眼(yan),但孩子在上幼兒(er)園之前學會獨立吃飯、睡覺(jue)、刷牙、洗臉(lian)、上廁所·····
心(xin)里倒是滿意得不得了(le)。
孩子(zi)上學,她自己開始學習時間(jian)管理,隨(sui)便(bian)著手培(pei)養孩子(zi)的(de)專注(zhu)力。
但這(zhe)幾(ji)天,她難過得不(bu)(bu)想說話,焦慮(lv)得茶不(bu)(bu)思、飯不(bu)(bu)香。究其原因就是(shi)孩子不(bu)(bu)愛和她說話了。
昨(zuo)天(tian)和我(wo)說起(qi)孩子的事,先是(shi)焦(jiao)慮,后是(shi)氣憤,最后是(shi)泄氣的氣球——萎靡不振。
前段時間,對于陪孩(hai)子(zi)寫作業(ye)一事,在朋友(you)圈傳得(de)沸(fei)沸(fei)揚(yang)(yang)揚(yang)(yang)。為(wei)了避(bi)免(mian)自(zi)己成為(wei)一個實打(da)實的(de)“吼媽(ma)”,決定著手培(pei)養孩(hai)子(zi)的(de)自(zi)律能力(li)和時間管理。
這(zhe)些想法是(shi)對(dui)的(de),做法看上去也是(shi)對(dui)的(de),出發(fa)點就(jiu)是(shi)為他好(hao)。好(hao)話說盡(jin),他不但不聽,還懟你,甚(shen)至無視你。
02
朋友(you)的(de)完(wan)美計(ji)劃如(ru)下:
某一天晚上,她給(gei)孩(hai)(hai)子(zi)講完(wan)繪(hui)本,就和孩(hai)(hai)子(zi)協商時間安排,把(ba)孩(hai)(hai)子(zi)引入(ru)自己的計劃當(dang)中。
上午:什么時間(jian)(jian)起床,什么時間(jian)(jian)吃(chi)飯,洗臉刷牙用幾(ji)分鐘,什么時間(jian)(jian)上學(xue);
下午(wu):幾點必(bi)(bi)須回到家,什(shen)么(me)時間繪畫(hua),什(shen)么(me)時間講繪本(ben),什(shen)么(me)時間必(bi)(bi)須上床睡覺。
協商(shang)的時候,孩子興高采烈、迫不及待(dai),這(zhe)也(ye)提升了自己信心和動(dong)力。
誰知道孩(hai)子(zi)的(de)表(biao)現是這樣的(de)——起床就晚了半個小時(shi),后面(mian)的(de)程序完全打亂(luan),她暗示自己要(yao)給(gei)孩(hai)子(zi)適應(ying)時(shi)間。過了好幾天,泄氣的(de)發現孩(hai)子(zi)完全不把這事當一回(hui)事。
倒是她(ta),對孩子(zi)的話越來越多(duo),提醒(xing)這,提醒(xing)那,心急(ji)的時候,嘴巴無意識地(di)溜出幾句威脅的話。
最讓(rang)她郁(yu)悶、心(xin)累、苦惱的是,之前(qian)十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事,現在拖拖拉拉要半過多小時。無數次(ci)忍(ren)住(zhu)、壓(ya)制著自(zi)己(ji)的小宇宙不爆發。
實(shi)行計(ji)劃后(hou),孩(hai)子本可以(yi)勝(sheng)任(ren)的畫(hua)畫(hua)和搭積(ji)木也變得艱難起來(lai)。
目前狀況(kuang)是:每讓孩子做一件事,她都得(de)提醒好幾次。
一件事提(ti)醒幾(ji)次,拖幾(ji)次;另一件事提(ti)醒幾(ji)次,拖幾(ji)次,效率沒有提(ti)高,還嚴(yan)重影響入睡時間,進(jin)而(er)影響起床時間。
她說(shuo):我真的要崩(beng)潰了。每天(tian)都(dou)是我在他背后說(shuo)說(shuo)說(shuo),他一個字都(dou)聽(ting)不進去。
03
心(xin)理(li)學有一個,特有意思的現象(xiang)叫“超限效應(ying)”。
什(shen)么(me)意思呢?就是刺激過強或(huo)是作(zuo)用時(shi)間過久,而引起逆反的心理(li)現象。
這現象有一(yi)個名人典故——
話(hua)說馬克·吐溫去(qu)聽一(yi)場牧師(shi)的(de)演講。
最(zui)初感覺牧師講得好,打算捐款;
10分鐘后,牧師還沒講(jiang)完,他(ta)不耐煩了,決(jue)定(ding)只捐些零錢;
又(you)過了(le)(le)10分(fen)鐘(zhong),牧師還沒有講(jiang)完,他決定(ding)不捐了(le)(le)。
在牧師終于(yu)結束(shu)演講開始募(mu)捐(juan)時,過于(yu)氣憤的馬(ma)克·吐溫不僅分(fen)文(wen)未(wei)捐(juan),還從(cong)盤子里偷了2元錢。
對于孩子,言(yan)傳大于身教,話多(duo)不(bu)如話少,話少不(bu)如話好。即便是要說(shuo),也得三思而后“言(yan)”。不(bu)能(neng)逞一時之快、信(xin)口開河(he)。
看見孩子(zi)(zi)的(de)(de)表象,也不(bu)能(neng)急(ji)于(yu)下(xia)結論。即(ji)便你(ni)看到的(de)(de),也不(bu)一定就是(shi)事實。孩子(zi)(zi)有孩子(zi)(zi)的(de)(de)想法(fa),教(jiao)育孩子(zi)(zi)最好的(de)(de)辦法(fa)是(shi)閉(bi)嘴觀察(cha)。
很多育(yu)兒專(zhuan)家要解(jie)(jie)決實(shi)際的育(yu)兒問題,都不是靠說(shuo)解(jie)(jie)決的。
他(ta)們(men)一般就是觀察(cha),看(kan)孩(hai)子玩游戲,或是讓孩(hai)子說感受。
對(dui)于(yu)養育(yu)孩子(zi),媽(ma)媽(ma)最容易掉進的(de)泥(ni)坑是:說話冗(rong)長而(er)沒有中心,沒有終點(dian),常常是由(you)孩子(zi)說到隔壁,由(you)隔壁說到同學,有些話還反反復復。
孩子(zi)和話多的(de)媽媽交流,最可怕的(de)想法不是不聽(ting),而是逃跑。
話多的媽(ma)(ma)媽(ma)(ma)必須調整(zheng)以下(xia)情況:
一、自我為中心
有一(yi)部(bu)分媽媽,平時都(dou)很(hen)尊重(zhong)孩(hai)(hai)子,但孩(hai)(hai)子一(yi)出現逆反(fan),就(jiu)會(hui)爆發控制欲,和孩(hai)(hai)子進(jin)行權(quan)力之爭(zheng)。
不難發現(xian),媽媽話越多,這種濃重的自(zi)我觀念(nian)就越強(qiang),要說(shuo)服孩子的想法就越堅定。
最后演變為,為了滿足自(zi)己的想法(fa)和(he)預期,強烈要求孩(hai)子做出讓步,忽略(lve)孩(hai)子感受。
比(bi)如:孩(hai)子不(bu)愿穿衣服,剛開始媽媽能做(zuo)到心平氣和的和孩(hai)子說(shuo)(shuo),當媽媽越(yue)說(shuo)(shuo)越(yue)多的時候,情緒(xu)也會跟著(zhu)說(shuo)(shuo)話的頻臨產生變(bian)化。
如果媽媽在孩子(zi)的(de)(de)反抗期,選(xuan)擇不(bu)說(shuo)話(hua),并能觀察孩子(zi)幾分鐘(zhong),或許會有更好的(de)(de)突破口。
04
二、忽略方(fang)式(shi)方(fang)法(fa)
必須清楚一個(ge)事實(shi),話多不(bu)是(shi)(shi)口才(cai)好,而是(shi)(shi)邏輯混亂,思維混亂。要表(biao)達的、想表(biao)達和最終表(biao)達出來的不(bu)在統一頻道上。
因為邏輯條理(li)不清,張冠李戴,很容易把孩子帶偏。
比如:想(xiang)讓孩(hai)(hai)子去(qu)看書,直接叫(jiao)孩(hai)(hai)子去(qu)看書,吼孩(hai)(hai)子去(qu)看書,由看書的好處說到別人家的孩(hai)(hai)子。最終結果往(wang)往(wang)是,你越(yue)說孩(hai)(hai)子越(yue)不想(xiang)看。
有(you)(you)媽(ma)媽(ma)在這(zhe)方面做得很好,孩(hai)子(zi)不愿看(kan)書(shu),先(xian)讓孩(hai)子(zi)去(qu)整理書(shu),然孩(hai)子(zi)有(you)(you)和(he)書(shu)接觸(chu)的機會(hui)。如果孩(hai)子(zi)已養成(cheng)讀書(shu)習(xi)慣,整理到自(zi)己喜愛的書(shu),就會(hui)靜靜的看(kan)起來。
三(san)、跨越(yue)界限
對于界限,武志紅(hong)老師做了一個很形(xing)象的比喻:守不住自(zi)己界限的人(ren),就像是(shi)殖民地(di)。而別(bie)人(ren)在你的地(di)盤里做著主(zhu)人(ren),是(shi)你的宗主(zhu)國(guo)。
親(qin)子間,媽媽很容易(yi)跨越界限。而孩子發現(xian)這種情況,就需要趕走宗主國,維護自己的地(di)盤(pan)。
這里的掠奪一(yi)般是語(yu)言(yan)引(yin)起行為,比(bi)如孩子(zi)吃(chi)飯慢,媽媽埋怨幾(ji)句就開(kai)始喂。
孩(hai)子(zi)(zi)是無時(shi)無刻不(bu)在成長(chang),媽(ma)媽(ma)管住自己的嘴巴,手腳,孩(hai)子(zi)(zi)才(cai)能(neng)人盡(jin)其才(cai)。
和孩子(zi)建立界(jie)限,剛開始從小(xiao)事(shi)放(fang)手;不(bu)含敵意(yi)的堅持自己的態度;尊重事(shi)實的本身,控(kong)制情緒(xu)的蔓延。
四、做(zuo)不到(dao)換位思考
以前看過(guo)一(yi)篇(pian)哲學(xue)故事——盲人打燈籠。
有人邀(yao)請了盲(mang)人朋友吃飯(fan),吃得(de)很晚。
盲(mang)人說:“很晚(wan)了我要回去了”。
主(zhu)人就給他(ta)點了(le)一個燈籠(long)(long)。他(ta)很生氣地說:"我(wo)本來(lai)就看不見,你還給我(wo)一個燈籠(long)(long),這不是嘲笑我(wo)嗎?"
主人(ren)說:“因(yin)為我在乎你(ni)(ni)才給你(ni)(ni)點個燈籠。你(ni)(ni)看不見,別(bie)人(ren)看得(de)見,這樣(yang)你(ni)(ni)走(zou)在黑(hei)(hei)夜里(li)就不怕(pa)別(bie)人(ren)撞到你(ni)(ni)了。”
理解不同(tong),結果就不一樣,用(yong)不同(tong)角度看,就會有(you)不同(tong)的見解。
養(yang)育孩子(zi),不能只看表象,理解孩子(zi)的(de)感受并給(gei)與幫助,才(cai)能更好的(de)和孩子(zi)在一起(qi)。
話(hua)給孩子帶(dai)去的是安慰、鼓勵、認同(tong),那就可以多說;如(ru)果是抱(bao)怨(yuan)、埋怨(yuan)、指責,最好保持沉默。
薩迪說:話(hua)不像話(hua)最好不說,話(hua)不投機最好沉默。孩子(zi)是父母的(de)鏡子(zi),孩子(zi)不夠(gou)好,反省自己的(de)語(yu)言(yan)就(jiu)知道!
推薦閱讀
-
金芒果教育|不能容忍孩子不優秀是個什么心態
2025-10-20 17:28:50?610 次
-
金芒果教育|你對孩子的不耐煩,藏著自己的能量缺口
2025-10-13 14:57:14?609 次
-
金芒果教育|不是培養孩子聽話,而是培養強者思維
2025-09-30 15:17:37?628 次
-
金芒果教育|讓孩子從逼著學到主動學:最好的教育,是喚醒他們的內驅力
2025-09-12 16:48:35?629 次
